据央视报道,因美国联邦政府“关门”,美国劳工部原定10月15日公布的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报告被迫推迟。此前,原定本月3日发布的9月就业数据也已“跳票”。
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,美国官方统计“断流”,其经济“脉搏”骤然变得模糊。这不仅暴露美国行政混乱与治理困境,也让全球其他经济体陷入“雾中航行”,推高经济决策者的误判风险。
信任动摇
美国劳工部下属的劳工统计局是美国官方核心统计机构。政府“关门”令其数据收集和处理陷入停滞,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延后发布。
官方数据缺位,使得美联储等机构的决策基础受到动摇。
14日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费城出席活动时承认,美联储目前只能依赖私营机构的数据来评估美国经济,“但这些渠道无法取代政府统计”。
分析人士指出,政府“关门”以及统计体系混乱,表面上是财政僵局,实质上折射出国家治理的深层裂缝。这进一步削弱外界对美国治理能力与数据可靠性的信心。
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,他试图强化对白宫以外机构的掌控,不仅频频施压美联储,还因不满7月就业数据而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,动摇外界对美国官方统计的信任。
同在14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在最新《世界经济展望》中虽未点名批评美国,却发出郑重警告:对数据统计机构进行政治干预,将侵蚀公众和市场信任,损害数据质量和时效性,从而大幅增加央行和政策制定者的决策难度和误判风险。
多国“盲飞”
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,美国经济总量约30万亿美元、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一。其官方数据中断,不仅令本国政策“失焦”,也让全球决策者“失明”。
本周,在华盛顿举行的世界银行和IMF秋季年会上,美国贸易政策以及官方数据缺口,成为焦点议题之一。
一些国家的官员表示,美国经济数据是他们判断汇率、贸易及通胀走势的重要指标。如今,这一关键“导航系统”失灵,使得各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与货币政策决策愈发艰难,尤其在各国全力应对“特朗普冲击”的背景下。
“这是严重问题。我们希望尽快得到解决。”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本月初坦言,美国数据“断供”是日本酝酿加息面临的障碍之一。
一名日本官员更直言,“这简直是个笑话。(美联储主席)鲍威尔总说美联储的政策以数据为依据,但现在根本没有数据可依。”
英国央行官员则指出,美国的数据问题或不像贸易政策那样,立即改变政策走向,但从长期看,它可能削弱美元地位或侵蚀美联储独立性。“这就像白蚁,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,却会长期侵蚀根基。”
决策失误
当然,并非所有经济数据都消失了。
一些私营机构的数据服务提供了“不完美但可用”的替代方案。但这些“民间版本”难以匹敌官方统计的权威与一致性。
英国央行前官员亚当·波森表示,其他央行或可借助替代数据维持短期分析。但美国统计体系的混乱势必加剧金融市场波动风险。
欧亚集团全球宏观主管罗伯特·卡恩表示,目前,政策制定者正努力收集零散的微观数据和轶事证据。但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、准确解读,并判断市场反应,仍是关键的不确定因素。随着时间推移,信息失真和不确定因素叠加,决策失误风险将不断放大。
综上可见,美国官方统计数据中断,让全球经济赖以参考的重要“坐标”变得模糊,风险不仅在美国,也在全世界。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