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是不是抓了一个国民党军长?赶紧把他给我放了!”
莱芜战役刚刚结束,聂凤智就接到了陈毅的电话。原以为是表扬战功,没想到陈毅却让他放人——而且是放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长。聂凤智满头雾水:这人到底是谁,竟能让陈毅亲自打电话?
---
展开剩余91%一、战前形势紧张
1947年1月,华东野战军(简称“华野”)正式成立。主力部队驻在临沂,另一部分在苏北坚持敌后游击。刚合并不久的华野,虽然有“战神”粟裕坐镇,但部队磨合尚浅,战斗力仍有待检验。
国民党方面则判断:华野此时正是最脆弱的阶段,若能趁机发动进攻,不仅能重创解放军主力,还可能一举奠定战局。
于是,他们集结二十多万大军,准备在山东与华野决战。薛岳担任总指挥,南线由欧震率军,北线由李仙洲领军。
---
二、粟裕等待的机会
面对敌军强势压境,军委指示华野可在必要时放弃临沂。可粟裕清楚,山东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,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放弃。
薛岳吸取了过去的教训,命令各集团军集中兵力、齐头并进,形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防线。我军短期内难以突破。粟裕明白,硬拼是自取灭亡,只能静观其变,等待敌方出现漏洞。
果然没多久,李仙洲在北线行军时率部突然提速,与两翼部队拉开了距离。这一动作,让三路原本互相呼应的防线出现了空隙。粟裕敏锐地察觉到机会,立即下令包围反击。
李仙洲部进驻莱芜后,很快就陷入了华野的重重包围。危机之下,他想立刻突围,但部下却有人阻止了他——那就是整编第四十六师师长韩练成。
---
三、神秘的“拖延”
在韩练成的拖延下,李仙洲犹豫不决,白白浪费了一天多的宝贵时间。等他终于下令突围时,我军的包围圈早已合拢。短短三天,李仙洲的五万余人被全歼。
表面上看,这是我军的胜利;但真正的关键人物,是那位“拖延时间”的韩练成。
---
四、从国军将领到我方潜伏者
韩练成原本是国军出身,1925年参军时并无背景,靠借族人韩圭璋的文凭考进马鸿逵的军官教导队,从此踏上军旅之路。
后来北伐军重组,他加入冯玉祥部,并在北伐期间结识了刘志丹。刘志丹向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,让他第一次接触到我党的思想。从那时起,他就对共产党充满向往。
可惜北伐尚未结束,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,国民党开始“清党”。韩练成因与刘志丹交好,被怀疑为共产党人,多亏马鸿逵信任,才幸免于难。
中原大战时,他又跟随马鸿逵投靠蒋介石。一次战斗中,蒋介石被围困,危急关头,韩练成误接到一通电话,却凭判断带兵假攻,吸引了敌军火力,意外救了蒋介石一命。
蒋介石感激不尽,以为他是黄埔出身,特批他列入黄埔三期毕业名单。此后韩练成仕途顺利,但他很快看清了蒋介石的腐败与独裁,对其失望透顶。
---
五、秘密的双重身份
1942年,韩练成在一次机缘中与周恩来会面,谈及心中苦闷。周总理这才得知,他正是刘志丹早年提起的“韩圭璋”。自此,韩练成暗中与我党保持联络,开始秘密提供情报。
莱芜战役中,他以延误命令的方式,为我军赢得了宝贵时间。然而战后他被聂凤智部俘虏。
当聂凤智正为俘到一位国民党师长而高兴时,却接到陈毅的电话——命令立刻放人。
聂凤智满腹疑问,但还是照办。陈毅随后亲自派人接走韩练成。许世友见状,笑着告诉聂凤智:“你不是想知道谁帮我们拖住了李仙洲吗?现在知道了吧。”
---
六、继续潜伏
陈毅原本想让韩练成留在华野,但韩练成坚持要回南京,他说自己的身份尚未暴露,还能继续为我军提供重要情报。陈毅将他的想法转告周恩来。周总理担心他的安全,不愿他冒险,但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。
韩练成返回南京后,不但没被追责,反而受到蒋介石慰问。蒋甚至以为他在莱芜战役中“英勇奋战”,对他更加信任。
---
七、险象环生的谍战生涯
1948年,杜聿明怀疑韩练成身份异常,但蒋介石认为这是杜聿明的嫉妒,没有深究。直到同年10月,何应钦掌握确凿证据,准备逮捕他。幸亏张治中提前通风报信,韩练成才得以脱身。
他先前往上海,再转至香港,最终抵达西柏坡,安全回到我党身边。
---
八、结语
韩练成,这位在敌营中孤身奋战的“无名英雄”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
他没有华丽的头衔,也没有显赫的地位,却在刀尖上行走,用生命书写忠诚。正如后来人所说——
“他是藏在敌阵中的利剑,是无声的战士,更是最孤独的英雄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